平流式沉淀池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利用重力作用使水中悬浮物自然沉降分离的构筑物。它通常呈长方形,水流在池内沿水平方向缓慢流动,通过延长水流路径和降低流速,使水中的悬浮颗粒有足够的时间沉降到池底,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目的。
平流式沉淀池因其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而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及自然水体净化等多个领域。
平流式沉淀池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斯托克斯定律,即颗粒沉降速度与颗粒直径的平方成正比,与流体密度和黏度成反比。在沉淀池内,水流以较低的速度(通常为0.1~0.3m/s)沿水平方向流动,减少了水流的湍动,有利于悬浮颗粒的沉降。同时,通过合理设计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及形式,确保水流在池内均匀分布,避免短流和回流现象,进一步提高沉降效率。
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要点
1. 池体尺寸:根据处理水量、水质要求及沉淀时间确定池体的长宽比、有效水深等参数。一般而言,长宽比不宜过大,以保证水流在池内停留时间均匀。
2. 进水方式:常采用穿孔墙或溢流堰等方式进水,确保水流均匀分布,减少扰动。
3. 出水方式:出水口应设置在沉淀池末端,并设有集水槽收集上清液,以减少出水携带悬浮物的风险。
4. 排泥系统:设置有效的排泥系统,定期或连续排除池底沉积的污泥,防止污泥回流影响水质。
5. 附属设施:包括污泥回流系统、刮泥机(对于大型沉淀池)、水位调节装置等,以提高沉淀池的运行效率和自动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