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材质体系:结构防护与气流调控的协同
设备的硬件性能,建立在外壳均风网的材质科学配置之上:
1. 外壳:镀锌板的防护进阶
基础防护:采用镀锌板框架,锌层形成致密钝化膜(参照GB/T 139122023金属覆盖层技术要求),抵御风道内湿气、尘粒侵蚀,满足医疗/实验室58年常规运维周期;
定制拓展:
喷塑处理:在镀锌层表面形成有机涂层,兼顾外观防护(色牢度≥4级,GB/T 17662008)与耐腐蚀强化(盐雾试验≥480小时);
不锈钢定制:304/316L材质适配强腐蚀环境(如化学实验室酸碱废气)或卫生级要求(如PCR实验室),定制需单独核算成本,实现耐腐性与洁净度双升级。
2. 均风网:铝材的流场优化
两侧均风网采用铝材,基于两大核心优势:
力学特性:密度仅2.7g/cm³,降低风道承重负荷(符合GB 507382011风道安装荷载标准);
流体调控:铝的耐候性确保网格长期不变形,蜂窝状开孔结构引导气流均匀穿过设备,将风阻控制在≤50Pa(参照GB 502432016通风系统阻力规范),为光氢净化单元创造稳定反应条件。
二、核心净化单元:光氢灯管的量化配置逻辑
内置光氢灯管的数量适配(15根),是设备匹配不同风管规格的核心技术:
1. 配置模型:尺寸功率的动态匹配
示例:0.3㎡截面积、4m/s风速的实验室支管,计算得 \( N≈2.4 \),实际配置3根灯管,确保光氢等离子体对病菌的灭活率≥99%(参照GB 21551.32010空气消毒机性能标准)。
2. 光氢技术原理:灭菌与分解的分子级作用
光氢灯管激发产生的等离子体,实现双重净化:
灭菌机制:高能粒子破坏微生物DNA双链结构(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阻断繁殖链;
分解机制: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裂解有机污染物(如实验室甲醛、医疗废气中的异味分子),转化为CO₂、H₂O等无害物质,避免吸附饱和导致的二次污染。
三、场景适配:医疗与实验室的需求锚点
设备的应用场景,聚焦医疗场所、实验室 对空气安全的严苛要求:
1. 医疗场所:无菌环境的持续构建
手术室送风:嵌入风道末端,对“最后一米”气流灭菌,确保手术区浮游菌浓度≤10CFU/m³;
病房排风:持续消杀流感病毒、耐药菌等空气传播病原体,为免疫薄弱患者构建“呼吸屏障”,设备220V民用电源适配医疗建筑常规供电系统(无需额外变电改造)。
2. 实验室场景:科研安全的双重守护
微生物实验室:灭活排风管道中的微生物气溶胶,防止实验菌株扩散;
化学实验室:分解试剂挥发的VOCs,消除刺激性异味,同时避免有机废气腐蚀通风系统,喷塑/不锈钢外壳的定制优势在此场景凸显。